内毒素和外毒素的区别
2019.06.11 点击8318次
外毒素和内毒素是细茵产生的两大类毒素物质。外毒素是病原菌在代谢过程中分泌到菌体外的物质。产生外毒素的细菌主要是一些革兰氏阳性细菌,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、白喉杆菌、破伤风杆菌等。少数革兰氏阴性菌如霍乱弧菌和产毒性大肠杆菌等也能产生外毒素。我们把产生外毒素的细菌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培养,经过滤除培养液中的细菌,即可得到外毒素。 外毒素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。毒性极不稳定,对热和某些化学物质敏感,容易受到破坏。用3%~4%的甲醛溶液处理,其毒性完全消失。外毒素的抗原性较强,能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。 外毒素的毒性很强,例如纯化的肉毒杆菌外毒素,1毫克可以杀死2,000万只小鼠,对人的最小致死量为0.1微克,其毒性比氰化钾强1万倍。 细菌产生的外毒素对组织的毒性作用有高度的选择性,各自引起特殊的临床症状。如白喉杆菌产生的白喉外毒素,能抑制人体细胞蛋白质的合成,使细胞变性死亡,导致心肌炎、肾上腺出血和神经麻痹;破伤风杆菌产生的是破伤风外毒素,作用到脊髓和脑,引起肌肉的痉挛和强直;霍乱杆菌产生的肠毒素作用到小肠粘膜,使粘膜细胞分泌功能加强,引起严重的呕吐和腹泻。 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组成成分、细菌在生活时不能释放出来,当细胞死亡而溶解或用人工方法破坏菌体时才释放出来,因而称为内毒素。常用超声波处理细菌或反复冻融细菌的方法制备内毒素。 内毒素化学成分比较复杂,它是磷酸一多糖一蛋白质的复合物。主要成分为脂多糖。其性质较稳定、耐热、毒性比外毒素低、其作用没有组织器官选择性,不同病原菌所产生的内毒素引起的症状大致相同,都能引起机体体温升高、腹泻和出现出血性休克和其他组织损伤现象。 外毒素和内毒素的区别如下表:
| 产品分类
|